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心理健康教育,营造和谐友爱的宿舍氛围,提升同学们的心理调适能力与人际交往技巧,9月10日,护理与康复学院在10T41和10T42教室举办以“《从“适应”到“绽放”:新生入学心理建设与宿舍关系赋能》”为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,此次讲座特邀请我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唐翠宁担任主讲。
讲座伊始,唐老师以“宿舍是大学生的‘第二个家’”为切入点,通过真实案例与数据调研,揭示了宿舍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。她讲到,宿舍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,其氛围的融洽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情绪状态、学习效率乃至人格发展。“一个充满包容与支持的宿舍环境,能成为压力的‘缓冲器’;反之,若存在冲突与隔阂,则可能引发焦虑、孤独等心理问题。”唐翠宁老师强调,宿舍成员需共同关注“心理氛围晴雨表”,及时察觉并化解潜在矛盾。
接下来,她为同学们介绍了宿舍常见的作息差异、性格冲突、利益分配等问题,唐翠宁老师提出“三维沟通法则”:1. 换位思考,共情先行:在矛盾发生时,尝试站在对方角度理解需求,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评判;2. 非暴力表达,聚焦问题:用“我感受”代替“你不对”,例如将“你总是打扰我学习”转化为“当环境嘈杂时,我会感到难以专注,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作息表吗?”;3. 主动倾听,及时反馈:沟通中保持眼神交流,通过点头、复述等方式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。
通过此次讲座,不仅为宿舍关系提供思路,也为良好的宿舍发展提供良好基础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通过“宿舍心理观察员”培训、“和谐宿舍”评选等活动,搭建宿舍心理健康支持体系。同时以此次讲座为契机,践行“尊重、包容、互助”的宿舍公约,让宿舍成为彼此成长的“心灵港湾”。
